摘要:剪纸艺术是民间流行的镂空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文章从中国剪纸的艺术特色、美育价值、剪纸艺术融入儿童美育课堂的必要性和儿童美育课堂的传承与发展入手,阐述剪纸艺术的审美特质、美育价值,是民间美育之花。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统文化、美育课堂、儿童心理
一、中国剪纸的艺术特色
剪纸,也叫刻纸,是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联系。剪纸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其自身的题材及形式,贴近生活,内涵韵味,色彩简洁明快,具有强烈的装饰感。正是剪纸这些意象的表现手法、心象的造型特点、依附民俗体现民俗观念和吉祥的主题,才使得剪纸艺术源远流长。
二、剪纸艺术的美育价值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延续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审美价值、思想情感,同时也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1)民间剪纸从表现题材、内容方面,贴近生活,表现生活,表达生活中美的追求和善的向往。(2)从参与者方面来看,男女老少皆宜,易于上手。(3)剪纸图案反复的意象主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表达民族文化信息和精神。(4)不同低于呈现不同的文化底蕴,具有传承性。(5)剪纸艺术并非墨守成规,它能顺应时代需要,包容吸收各家所长,取长补短,创造新生活、新风尚的新剪纸。
三、剪纸艺术融入儿童美育课堂的必要性
2005年国务院强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剪纸这一技能,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展开儿童剪纸艺术课程,让年轻一代对我国传统文化能够从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文化内涵植根于血脉,铸入灵魂,转化为民族精神,国家意识,提升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1)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教师自身对民间剪纸的兴趣。首先要提高“教”的质量,教师自身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学习。在正确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情。
(2)剪纸艺术培养孩子多维度的能力。剪纸艺术的学习可以提高儿童手眼脑协调能力,使之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得到锻炼,提高剪纸技法的灵活性与精细度。还能养成儿童专注力,通过手眼配合,不断调整剪刀运行的方向及力度,才能剪出相对应的物体形象。这样就使得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耐心得到发展。
(3)剪纸艺术融入校外艺术课堂的必要性。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将剪纸艺术引入校外美育课堂,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民间剪纸文化传承下去。由于剪纸课程在校外艺术培训课程的普及性和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这门民俗艺术课程处于冷门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校外实践活动,利用青少年宫校外教育的公益性来开展剪纸公益课堂,增强剪纸的推广性和宣传力度。利用青少年宫阵地和新媒体宣传平台,举办剪纸艺术作品展,扩大剪纸艺术在宫内和社会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把剪纸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把剪纸艺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在春节,组织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让孩子们现场表演剪纸,扩大剪纸艺术的影响力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元宵节,教孩子剪花灯,猜灯谜,渲染节日气氛。“母亲节”引导学生剪制花束送与妈妈表达对妈妈的爱;国庆节,剪贴国旗、国徽等,送上自己对祖国的生日祝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儿童美育课堂的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进入校外美术课堂,不仅拓宽了青少年儿童的艺术视野、丰富青少年儿童对民间艺术的认识,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剪纸文化的传承。剪纸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现代美术教学领域中传统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相得益彰,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1)剪纸艺术在美育课堂中的实施。在实际操作中,剪纸与绘画并不相同,绘画时可以一边绘画,一边构思。而剪纸必须根据主题事先收集相关图片,了解主题表达情感应组合的纹样,根据自己头脑中感知过的物体表象,进行设计构思、再加工,从而一气呵成,而剪得过程中设计图并非最终完稿,脱稿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有造型基础的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观察能力,对物象的感知会强于不具备造型基础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的设置上,要进行区别对待。比如在剪“连年有鱼”这一课时教孩子们分析文字来找所需纹样,多欣赏优秀作品后来进行创作,会画的同学剪得方式可以结合学过的荷花造型中的对称式或不对称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先设计绘制再来完成作品,无造型能力的儿童可以根据教师的参考图跟着老师先进行绘画设计再来剪。剪纸学习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养成勇敢果断、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还能使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样一来就锻炼了学生统筹安排的思维能力。
(2)寓教于乐中传播剪纸艺术。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剪纸材料和表现形式,在寓教于乐中传播剪纸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自觉性,对枯燥无味的学习难以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但生动、新鲜、好玩的事物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兴趣。剪纸是一种艺术学习,课堂上长时间静静地坐着,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和手腕产生疲劳,这时的学生往往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孩子的天性是玩,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授孩子一些剪纸歌谣,放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讲故事、做游戏,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可选择儿童喜欢的动画形象,或运用丰富的纸质材料和表现形式来提高课堂质量并吸引学生对剪纸课的兴趣。剪纸材料可以运用各色纸张,红纸、蜡光纸、皱纹纸、宣纸、手工折纸等,还可以运用树叶、布艺等材料进行尝试。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运用单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填色剪纸等进行剪制。在表现形式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用剪影法、阴剪法、阳剪法、阴阳混剪法。在剪纸方法上通过不同折剪法来体会变化中的快乐。这样不仅可以在形式多样、材料丰富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艺术修养。同时校外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是深层次的持续性的学习,让儿童带着这样的兴趣和热情这对于剪纸艺术的传承是一个好的开端。
(3)剪纸是吉祥的艺术。中国人喜欢讨彩头,图个吉利。中国剪纸将这些吉祥寓意表现的淋漓尽致,少儿美术中更应该注重对这种文化的渗透,不同的纹样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纹样的组合又能带来美好的祝福与愿望。我们根据主题将传统剪纸归纳为六种:传道授德、纳福招财、敬神祭祖、延年增寿、婚恋祈子、辟邪禳灾。在教授“蝴蝶”这一课时,导入方式上采用悬疑猜测的方式引起孩子好奇心,导出课题蝴蝶,然后通过“梁祝化蝶”的动画故事引出蝴蝶身美、形美、情美的美好象征,将双飞和蝶恋花寓意甜美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引申出来;通过联想同音谐音字让学生了解到“蝴”谐音“福”,蝶同音“耋”寓意长寿。在了解文化寓意之后再来观察造型特点,蝴蝶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教师先示范剪制过程,然后在黑板上画剪纸方法,待学生掌握蝴蝶轮廓后,鼓励学生进行造型上的设计。在剪花纹时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花纹的练习,创作不一样的美丽蝴蝶(课前可让孩子选择不同材料的纸张:红纸、手工折纸、自制彩墨染色宣纸(或水彩笔染色纸)等)。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主题,通过有趣的故事、游戏、动画形象导入,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剪制作品的时候,对剪纸作品的内容与寓意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有更真切地感受。
(4)剪纸艺术与荆楚文化的融合。所有的文化都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犹如鱼儿离不开水,骏马离不开草原。像我所在的家乡——山西,地处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以其独特的韵味,为乡间邻里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它的民间剪纸在地域上以晋北地区、吕梁地区、晋南地区为主,主题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表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为主要内容,一类是戏曲和古文化遗存为主要内容。既有粗豪劲健之风,又不乏纤细秀丽之美。在课堂上除了要把山西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特色等知识讲授给学生,还要将山西民间剪纸对当代艺术文化的影响,对复兴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也要给学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而我们现在所教学生地处长江流域的宜昌,将传统地域文化通过校外剪纸艺术课堂进行融合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去完成的使命,我们通过宜昌市非遗艺术传承人了解本土文化中的剪纸作品,教师可带领孩子们深入宜昌市博物馆了解荆楚文化中的楚器物、丝织品装饰,待收集资料后在进行主题创作和自由设计花纹时,可引导孩子们将这些别具风格特色的旋形图像进行融合,使荆楚艺术与传统纹样和现代创新理念相碰撞,一把剪刀,一张纸,巧手匠心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创造出更为出色的艺术品。
结束语
《荀子~修身》“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对于剪纸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去了解并参与进来,通过不断的训练,如同滚雪球一般,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我们学的越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会越多,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鲍家虎著;《剪纸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
李万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3月
李桂菊;《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年第08期